家乐福购物卡被限制使用的背后,使预付卡消费面临的退款难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撰文|张浩东
出品|支付百科
(资料图)
一直以来,办理预付卡成为了用户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,包括理发卡、健身卡、洗车卡等等,各式各样的预付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,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投诉与维权。
即便是家乐福这样的知名超市,也因购物卡受限陷入了舆论风波之中,甚至传出了家乐福要倒闭的传闻。从今年1月初开始,全国多地的家乐福超市被曝出购物卡消费受到限制,引起市场关注。
不仅购物卡无法正常结算,就连黄牛也开始拒绝回收家乐福的购物卡,只能买却很难卖,如今已经过去了近1个月的时间,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全面解决。
此外,家乐福中国COO(首席运营官)张其喆于去年离职,张其喆本人确认了此消息,还有相关人士称,可能会发生其它副总裁的人士变动。
「支付百科」联系家乐福中国CMO余莹,其并未回应。管理层的不稳定,让家乐福更加雪上加霜。
01
大量商品不可使用
有读者向「支付百科」反映,近期在上海的家乐福部分门店也遇到了缺货和购物卡限购的情况,店内有小部分货架确实空置,还有部分商品写着不可使用购物卡,只能用其它方式支付。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,沈阳、大连、合肥、无锡等多地家乐福门店,也都是差不多的处境,有的商品标注可以使用购物卡,也有标注不可以使用购物卡的,对消费者而言,可选择性较少。
据统计,家乐福门店有三分之二都出现了大面积货架空置等异常状况,有的地区门店的经营异常率达80%以上。
对此,家乐福进行了回应,表示传统单一供应链模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,家乐福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应对挑战,可用卡商品范围在扩充。
也就是说,家乐福购物卡短期内解除所有限制的可能性不大,根据回应来看,还需要一个过程,有工作人员说不知道具体的时间,同样也在等待着购物卡恢复使用的通知。
据了解,家乐福购物卡面值分为200元、300元、500元、800元、1000元五个级别,无论面值是多少,家乐福购物卡的使用期限均为1年,如果用户不购买指定商品,卡中的余额一时半会难以消费出来。
市场的传言,造成了家乐福购物卡的挤兑,采取限购是不得已的措施,供应链压力要靠一个缓冲期来消化,更重要的是,家乐福迫切需要从困境中走出来。
家乐福在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,作为仅次于沃尔玛的全球第二大连锁超市,家乐福在国内短短几年就开了上百家,也赶上了红利期,但抢占了先机的家乐福,慢慢被大润发、沃尔玛超过。
随之而来的就是家乐福的闭店潮。2022年,家乐福闭店速度加快。曾被称为“亚洲最大超市”的家乐福北京中关村店在去年也正式关闭,结束了18年的经营。
从躺赚到衰落,家乐福逐渐失去了中国市场,尽管在寻求自救,贱卖给了苏宁,但在电商的冲击下,家乐福滞后的反应,注定了想要翻身已经很难了。
02
预付卡乱象频现
家乐福购物卡消费受限,只是预付卡行业的一个缩影。比起家乐福的限制使用范围,还有一些商家在办卡后直接消失,圈钱跑路,消费者办卡的资金也无法追回。
健身房、理发店、美容店、网吧等预付会员制的消费场景,都存在着预付费、办卡不退、卷钱跑路等多种问题,“收完钱就跑路”的现象愈发泛滥。
近日,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22年深圳市消费投诉分析报告,预付式消费仍为投诉重点领域,占据消费投诉总量的近25%,可见预付卡消费的套路有多深。
针对零售、住宿、餐饮、居民服务等不同行业的特点,商务部曾发文,高度关注停止经营、消费纠纷频发、大幅折扣发卡等各类信息,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并建立异常发卡企业名单制度。
预付卡通常分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和多用途预付卡,单用途预付卡类似家乐福购物卡、美容卡、健身卡、餐饮店会员充值卡等,由商业企业发行,只在本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,归属商务部监管。
多用途预付卡的发卡主体为取得《支付业务许可证》、获准办理“预付卡发行与受理”业务的支付机构,可跨地区、跨行业使用,受人民银行的监管,相对严格,但在多用途预付卡行业中,也发生过风险事件。
2014年,上海畅购发行的预付卡“畅购一卡通”遭遇维权,多地持卡人反映在商户处无法正常使用,导致自己成百上千元卡费被困。
经公安部门和上海人民银行检查发现畅购方面挪用、隐匿资金、虚构后台交易等方式,大量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,造成重大损失,已经资不抵债,出现总共约8个亿的窟窿。
后经监管牵头并提出条件(条件是承接后向承接方发放一张新的牌照),包括恒大集团、交银资本在内的多家大型集团均积极竞承上海畅购资产及负债,上海畅购也因违规被注销了支付牌照。
目前,预付式消费纠纷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,家乐福购物卡消费受限背后,也映射出预付卡行业相关制度不够完善、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等难题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